您好,欢迎进入江苏同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

400-928-0003

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把徐州建成“会呼吸”的城!

发布时间:2022-07-11

【来源:中国徐州网-徐州日报】

走进泉润公园,绕园一周的蓝色路面分外抢眼,这种透水路面正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16年徐州入选江苏省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由此掀开探索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之路的新篇章。 自入选试点城市以来,徐州积极构建集“水、林、田、湖、城”于一体的生态海绵空间,先后建成一批具有特色的海绵城市示范项目,有效缓解城市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等问题,城市生活空间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将徐州建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城! 源头把控 打造功能完备的海绵设施 新建小区落实海绵措施排水安全更为可靠,老旧小区改造后内涝问题显著缓解,道路植入海绵元素连续暴雨无积水,沿河带成了景观丰富的海绵小游园……自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以来,徐州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多维度、深层次不断强化海绵设施对雨水径流的控制能力,高标准、高质量逐步推进各类源头海绵项目建设。

三十中整个学校像一个高效的“海绵设施” 徐州市第三十中学操场西南角有一个“海绵城市信息管理系统”,显示屏上,学校当前的节水流量、储水量、PH值等信息一览无余,“这些信息实时反映了节水系统的现状,对整个学校海绵设施起到监测作用。”项目负责人焦冠军告诉记者,操场下面建有150立方的沉淀罐和200立方的过滤罐,收集的是全校各类海绵设施渗透集中的雨水,“这些雨水来自全校各处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植草砖等设施,经过沉淀过滤后,将用于操场灌溉、厕所冲水等,整个学校就像一个高效的‘海绵设施’。” 像市三十中学这样的海绵城市建设标杆项目,在全市还有很多。市海绵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扎实推进全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中,徐州始终坚持“顶层设计、规划引领”的工作方针,积极探索构建覆盖城市建设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体系,先后编制完成《徐州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徐州市海绵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在中心城区内已编制完成的30余个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均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标准与要求,将海绵城市理念切实融入到城市规划。 结合地块开发与城市更新等建设契机,徐州已在老旧小区、新建小区、口袋公园与学校等民生项目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初步形成连片整体效应,有效减少城市内涝积水等情形。

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新建成海绵城市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并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和对各县(市)区的年度工作任务考核中来,确保项目实施推进,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蓄排结合 强化城市排水防涝体系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徐州通过加强项目建设品质管控,在持续推进雨水源头减排的同时,注重保护城市特色风貌、保障道路河流基本功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社区安全宜居水平与群众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 路牙石开孔让雨水渗入,下沉式绿地围绕每栋居民楼,地面广泛使用透水混凝土和透水铺装……走进泉山区荣盛·听澜雅居小区,各类海绵设施让巧思变为现实。小区园林工程师朱颖介绍说,该小区广泛设置了“雨水花园”,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构建了海绵雨水系统,对雨水进行渗透、滞蓄、净化,净化储存的雨水可用于绿地浇洒,超标雨水再通过地下管网进行排放,“无论下多大的雨,这个小区的路面和绿地始终不会积水。” 荣盛·听澜雅居小区设置了雨水花园 这样的小区在徐州越来越多。如开元四季海绵化改造项目实施以后,小区北侧开元路在遇到大到暴雨的情况下,基本消除了原有的内涝问题。中海·熙岸华府等项目因地制宜融入海绵要素后,可以实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的基本目标。 破解内涝之殇,打造海绵城市为徐州提供了一种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的智慧治水新思路。 在城市排水设计中,徐州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加快城市雨污分流、易淹易涝点治理等工程建设,逐步消除影响城市防汛安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强化排蓄结合、运行高效、安全可靠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如今,结合市区积水点分布及片区地形竖向、排水管网等情况,徐州还因地制宜采取山水拦截调蓄、主排水通道建设、排水管网提标改造及低洼地强排等措施,进行开展积水点改造,市区易淹易涝点逐年减少,城市综合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 生态修复 构建安全的蓝绿生态空间 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徐州存在着诸多采煤塌陷地。本着“宜水则水、宜田则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徐州先后对市区约1.34万公顷采煤塌陷地实施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海绵城市建设改造,使各类塌陷区成为涵养生态功能区、环境优美景观区。 泉润公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沿着公园游步道漫步,可见路边散布着若干汇聚雨水的生态旱溪,“雨季来临的时候,雨水可以汇入旱溪当中,经过旱溪的汇聚作用变成细小的泉水,再汇流到公园的人工湖中。

”公园施工方负责人王林泉介绍说,泉润公园在设计时就引入了海绵城市“湿地泡”理念,规划有12处生态旱溪和雨水坑塘,充分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手段,将采煤塌陷地打造成为集雨水调蓄、水质净化、观赏与教育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性的湿地公园。 除生态修复外,徐州还结合河道整治践行海绵城市理念。奎河经过综合整治后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华丽蜕变,雨水排涝行泄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市区段王窑河原河道两侧为城乡接合部,河道淤积现象严重。如今,结合水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依托砌筑生态护岸、构建植被缓冲带等海绵化生态措施,显著增强了雨水下渗能力和面源污染控制能力,并通过实施故黄河与王窑河水系贯通工程,实现河湖水网连通,进一步增强区域排涝能力。 海绵城市越来越立体,不仅对徐州的生态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也能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记者从市海绵办了解到,徐州正积极开展市级海绵城市标准规范的研究编制工作,打造符合徐州地方要求的海绵城市设计、施工、运维标准。同时,市海绵办及各相关单位积极组织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理论与技术研究,通过不断强化研究能力与技术支撑,确保徐州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促进海绵城市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400-928-0003